罗志祥出轨事件又被顶上了热搜。吃瓜群众们除了失望、恼怒、追热点,似乎也没有措施改变什么。
美国的一项观察效果指出:一旦出轨过一次,就更有可能会再犯下一次。在观察效果中发现,曾经在一段情感中有过出轨情况的人,在下一段情感中再次出轨的几率是其他人的3.4倍。
到底为什么男子女人总是管不住自己,冒着庞大的风险出轨呢?这里我们差池婚姻制度或道德操守做任何评述,我们只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看人类是否隐藏了不循分的因子。见新人更快乐从生物学角度讲,不管是不是明星,都有“见新人更快乐”的生理基础。生物领域用“柯立芝效应”来形貌这一现象:每一种雄性哺乳动物都市对单一的异性性朋友感应乏味,当新的异性引入时,该雄性动物才会继续体现出高昂的性激动。
科学家最初用明白鼠举行实验,把一只公鼠和4、5只发情期的母鼠放在一起,公鼠马上和几只母鼠交配直至精疲力竭。之后无论母鼠怎么触碰求欢,公鼠都不再有回应。
然而当新的母鼠放进来,公鼠马上神采飞扬,重新奋起精神和母鼠交配。实验证明,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白鼠,人类男性在性交后会履历射精的不应期(refractory period),无法马上和同一个女性再次发生性行为,但如果面临差别的女性,他们的不应期时间会缩短甚彻底消失。
演化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男性为什么比女性更盼望和差别的异性发生性关系的原因。生理学上,这样的场所其体内多巴胺开始排泄,多巴胺有时被称为“快乐荷尔蒙”,它在诸如运动、吃工具以及热潮等愉悦的运动后释放出来,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主要卖力大脑的情欲、感受,通报兴奋及开心的信息。多巴胺受体的基因编码在男性和女性的出轨中饰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怪的荷尔蒙后叶催产素奠基了人们喜爱、信任和对朋友恒久忠诚的物质基础,可能是人类一夫一妻制的物质保障。生物学家比力了实行一夫一妻制的草原野鼠和牝牡乱交的山地老鼠的神经学区别,发现前者大脑中的后叶催产素的密度远高于后者。当向乱交的山地鼠注射后叶催产素后,山地鼠开始在多个性同伴中选择某一个成为自己偏爱的同伴,它变得专一了。
而注射了后叶催产素阻断剂后,一向忠贞的草原鼠也开始随处寻找交配时机,它开始出轨了。草原野鼠和山地鼠波恩大学的科学家赫尔曼通过研究证明,后叶催产素同样也适用于人类。
研究发现,后叶催产素使有朋友的男性倾向于与其他女性保持距离。人体的后叶催产素是相对稳定的,朋友间的牵手、拥抱、性爱和其它日常的亲密接触,都市促进后叶催产素的排泄。神经内排泄学发现,男女恋爱,是由大脑中的3种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引发出来的。当男女初次发生恋爱时,这3种化学物质同时迸射而出。
然而,一旦体内的后叶催产素等激素水平消退,就会通过另寻新欢再次获得刺激源,从而享受激素高排泄带来的极端愉悦兴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心、喜新厌旧的人。恋爱:从欲望、吸引、依赖,到理性相处除了后叶催产素,男性自身的睾丸激素水平也能影响到“出轨”。一项研究讲明,睾丸激素水平高的男性仳离的可能性比睾丸激素水平低的男性高,同时外遇出轨的可能性也较高。
科学家认为可能是因为低水平的睾丸激素让男性更容易与人互助。拥有低水平睾丸激素的男子比睾丸激素水平高的男子更容易致力于家庭生活。
如果不幸拥有易出轨体质,还能挽救吗?能!研究人员发现,“努力错觉”可能与朋友之间关系的满足度和持久性密切相关。什么是“努力错觉”呢?简朴来说,在恋爱初期,你是否总以为自己的另一半是天下最优秀,最唯一无二的人?他身上的每一点都让你很是喜欢,他在你看来是那样的完美,你选择了和他在一起,就是因为他身上这些数不尽的优点?是的,这种感受,你可以明白为“努力错觉”。也就是亲密朋友以努力的态度或偏见来感知他们的关系及其朋友。
一项长达13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了努力错觉对恋爱、婚姻的掩护性作用。这项研究中通过逐日日记和问卷评估的方式追踪观察了168对新婚伉俪,发现在新婚阶段,相互理想化的伉俪更为相爱,而且在随后的13年中更少可能履历恋爱的衰退。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泛起,研究人员越来越关注于研究努力错觉的潜在神经机制。最近的功效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已经发现了与努力错觉相关的大脑区域(如下图所示)。
这些区域在奖励处置惩罚(尾状核),主观评价(OFC),冲突检测(dACC)以及情绪控制(vACC,vLPFC和dMPFC)中起重要作用。与努力错觉相关的大脑区域:(a)尾状核;(b)背侧前扣带皮层(dACC);(c)腹前扣带皮层(vACC);(d)眶额皮质(OFC);(e)腹外侧前额皮质区(vLPFC);(f)背内侧前额叶皮层(dMPFC)。
这些大脑区域不是独立运作,而是相互作用,同步激活。通过尾核处置惩罚朋友的努力特征,使之与非亲密的其他人相比越发突出,而dACC则抑制对朋友消极特征的感知。
同时,vLPFC和dMPFC可以削弱其他异性的吸引力。随后,这些大脑区域将信号传送到vACC,区分潜在朋友与非亲密朋友之间的信息。
最后,当信息通报到OFC时,对互助同伴的正面和负面信息的权重被重新分配,牢固了朋友的偏见主观价值,好比发生努力错觉(见下图)。努力错觉生成历程中信号处置惩罚示意图除此之外,基于对努力错觉相关脑区和神经网络的相识,未来有望使用非侵入性神经干预技术,如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或经颅磁刺激(TMS),来干预朋友之间努力错觉的发生和维持。所以,想要和对方走的更久远,每小我私家都要适度怀揣一点对相互的优美理想,保持“努力错觉”,对朋友和关系举行适度的理想化,研究者总结了一些“认知维持机制”,可以对自己举行有意识的、努力的“洗脑”:选择性地关注对自己关系有利的信息:把你们的关系看作是特殊的,唯一无二的,而且都要好于其他人的。
不外要注意,努力错觉仍然需要大要基于事实,而不要陷入到完全的理想层面。忽略对自己关系有害的信息:尽可能地以努力的眼光去看待对方的缺点,认为对方的优点是很是珍贵的,缺点则不是主要的部门。
纵然对方做了一些伤害你的事情,你也首先要假定对方是无辜的,行为也是无心的。选择性地关注贬低其它关系的信息:不去对其他工具、其他类型的生活发生好奇,不去注视有吸引力的工具,甚至存在一些居心的贬低,好比将某个事实上具有吸引力的工具看作是缺乏吸引力的。这都市给亲密关系淘汰一些危险。
塑造努力的自我形象,更努力的自我形象有助于维持朋友的努力看法和关系的满足度。不管对现有关系的满足度如何,只要我们认为,失去朋友并不会获得更好的收益,现在的关系已经是最好的选择,就还是会留在关系中。恒久能够保持这样的努力表示,那么你对这段关系的满足度也会越来越高,出轨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小。
参考文献:1. Knopp K, et al. Once a Cheater, Always a Cheater? Serial Infidelity Across Subsequent Relationships. Arch Sex Behav. 2017 Nov;46(8):2301-2311.2. Miller, P. J. E., Niehuis, S., & Huston, T. L. (2006). Positive illusions in marital relationships: a 13-year longitudinal study.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2(12), 1579–94.3. Song H, et al. Improving Relationships by Elevating Positive Illusion and th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and Neural Mechanisms. Front Hum Neurosci. 2019 Jan 11;12:526.4. Meyer M. L., Berkman E. T., Karremans J. C., Lieberman M. D. (2011). Incidental regulation of attraction: the neural basis of the derogation of attractive alternative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Cogn. Emot. 25, 490–505.5. Hughes B. L., Beer J. S. (2012). Orbitofrontal cortex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re modulated by motivated social cognition. Cereb. Cortex 22, 1372–1381.6. Aron A., Fisher H., Mashek D. J., Strong G., Li H., Brown L. L. (2005). Reward, motivation, and emo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early-stage intense romantic love. J. Neurophysiol. 94, 327–337.7. De Martino B., Kumaran D., Seymour B., Dolan R. J. (2006). Frames, biases, an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human brain. Science 313, 684–687.8. Fellows L. K. (2007). The role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decision making: a component process account. Ann. N Y Acad. Sci. 1121, 421–430.9. Botvinick M. M., Cohen J. D., Carter C. S. (2004). Conflict monitoring and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n update. Trends Cogn. Sci. 8, 539–546.10. Kawamoto T., Onoda K., Nakashima K. I., Nittono H., Yamaguchi S., Ura M. (2012). Is dors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tivation in response to social exclusion due to expectancy violation? An fMRI study. Front. Evol. Neurosci. 4:11.11. Zald D. H., McHugo M., Ray K. L., Glahn D. C., Eickhoff S. B., Laird A. R. (2012). Meta-analytic connectivity modeling reveals differential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of the medial and lateral orbitofrontal cortex. Cereb. Cortex 24, 232–248.12. Song H., Zou Z., Kou J., Liu Y., Yang L., Zilverstand A., et al. . (2015). Love-related changes in the brain: a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study. Front. Hum. Neurosci. 9:71.13. Wood J. V., Taylor K. L. (1991). “Serving self-relevant goals through social comparison,” in Social Comparison: Theory and Research, eds Suls J. M., Wills T. A., editors. (Hillsdale, NJ: Erlbaum; ), 23–50.14. Murray S. L., Holmes J. G., Griffin D. W. (1996a). The benefits of positive illusions: ide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atisfaction in close relationships. J. Pers. Soc. Psychol. 70, 79–98.。
本文来源:泛亚电竞-www.syact.org